【实务探索】青春来修炼,轻松做学霸

浏览数:62

服务缘起


一天,我正在办公室埋头制作新学期的社工活动一览表,忽然听到沉重的脚步声,一个影子走进办公室,直径走到沙发前坐下。抬头一看,只见芳芳(化名)无精打采地坐在沙发上,手里抱着抱枕,低头看着脚尖,一句话也不说。这孩子平时可有礼貌了,怎么这会儿进来都不吭声了?看到她情绪不对,我放下手中的活,移步坐到她旁边,关切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。她抬起头,一脸无辜地看着我:“小静姐,我上学期期末考得不好,我妈让我不要参加义工队了,都把时间用在学习上。可是其实我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已经很多了,就是成绩没见涨。”我一听,感觉芳芳遇到学习方法限制、义工参与阻碍和家长沟通问题了。


因为是“一校一社工”,作为驻校社工,不像其他项目有合作团队,所以自从入驻学校后,我就建立起了一支学生义工队,让学生有机会在协助社工开展工作的实践中,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能力。每年9月-10月是招募义工和培训的关键时期。芳芳就是在上学期这个时段招募来的7年级义工。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生,非常热衷于义工活动,做事认真负责,表现出色,是义工队的佼佼者之一。现在她满脸忧伤,闷闷不乐,跟之前判若两人。我赶紧安抚她的情绪,引导她告诉我详细情况。


芳芳从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,各科成绩都很优秀,经常受到老师表扬。可是自从上了初中,她突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。她努力过,比如向学习好的同学取经、积极向老师提问,可一个学期下来,学习方法还没有到手,成绩始终在中下水平徘徊。这可把她的父母急坏了。


愁与消愁:学习方法的改进


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讲过后天学习的重要性,他强调四个方面:一是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,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学得的,依靠观察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;二是重视榜样作用,认为榜样的行为结果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;三是强调自我调节,通过设立目标、自我评价等来调节行为;四是建立自信,改变对问题的焦虑情绪。

像芳芳这样学习成绩不理想,但是有很大的学习动力和意愿的同学,其实不在少数,关键点在於学习方法不到位。他们都是有非常大的潜能去提升学习能力的。作为驻校社工,我该如何协助他们,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,消除父母的焦虑呢?


三、“修炼”在路上,“学霸”养成中

第一阶段:吹响“集结号”,组建“青春修炼学习能力提升小组”。


经过一周的思考和资料收集,我打算组建“青春修炼学习能力提升小组”,利用每周二、三下午的社团活动的时间,开展每节1小时、共7节的小组活动。芳芳听到此计划,高兴至极。通过QQ、老师、班级、广播等联络媒介,我开始招募组员,一经宣传,大受欢迎,将近三十名同学报名。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,想要帮助同学们走出学习困境,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榜样的作用。因此,我决定招募一些“榜样”组员。经过面试筛选及个别谈话,我最终确定了10名组员,包括8名普通组员及2名成绩较好的“榜样”组员。


小组工作是改善学习方法较为实用的工作手法,它通过组员间的相互观察和榜样的示范作用,习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;同时通过朋辈的陪伴和支持,提升和维持组员的学习动力。


孩子们来自不同班级,怎样让他们彼此熟悉?小组伊始,我带他们开展了一些有趣的游戏,哈哈大笑中,尴尬和紧张瞬间消融。其间有个“成长树”环节:孩子们分成两队,各自围坐成圈,选出队长,起一个满意的队名,想一个响亮的口号,用一支激昂的队歌。接着,每队用彩色笔在大白纸上画出一棵包括树根、树干、树冠在内的“成长树”,将“希望收获到什么” “如何获得这些东西”的答案分别写到树冠上、树干上,每位组员的签名则写在树根上。这样,一“棵”五彩缤纷的“成长树”就制作完成了,然后粘贴在活动室内进行展示。孩子们由此知道了小组是什么,小组可以做什么。


第一次小组,大家反映不错,比如有组员反馈:“第一次参加小组活动,觉得很有趣,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,再也不孤独了。”“有学霸在这里陪着,我有信心能‘偷师学艺’。”“我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,希望在这里也能淘到宝。”……


第二阶段:“修炼”正式开始,通过观察、实践及榜样作用,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。


通过“学习能力测试纸”一测,许多孩子发现自己“记忆力”和“专注力”不足,都很担心。我笑着说:“不用怕,小静姐来教大家两个神奇的记忆法,一个叫速读记忆法,一个叫联想记忆法,学会之后,你们记东西就会很快噢。” 霎时,孩子们眼睛都亮了。


所谓“速读记忆法”,与以往“以点阅读”方式不同,它采用的是“以面阅读”,扩大每一秒钟注视到的信息量,进行快速阅读。而“联想记忆法”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,将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信息联想成可以有关联的信息,加强记忆。


我邀请“学霸”组员东东(化名)来展示“速读记忆法”,将写有30个、每个100-200字以内小故事的工作纸派给东东,让他在两分钟内看完,然后跟大家分享记忆最深刻的小故事。东东慢慢接过工作纸,眉头微微皱了一下,看得出他也有些许紧张和担心。“密密麻麻3页纸呢,有难度!”组员们嘀咕着。我微笑地看着他,坚定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他鼓劲。东东深吸一口气,专心地开始了训练。2分钟过去,他放下工作纸,微笑地分享了纸上的两个小故事。成功了!组员们赞叹着鼓起了掌。观察到榜样的作用,大家心里顿时有了底,跃跃欲试。按照同样方法,组员们两两结成对子,开始了“速读记忆法”训练。而后慢慢地,纸上的信息量不断增多,并向学科知识靠拢。到第四阶段,组员们已能在2分钟内记忆到2个历史事件了。


在联想记忆法训练中,组员小白(化名)抽了一张写有6个词语的小纸条,1分钟看字条,然后根据纸条上的词语讲一段故事(过程中不看字条),讲完后,流利地说出自己字条上的词语。经过小白的示范和前面的练习,组员们信心不断增加,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。从第一阶段的“6个二字成语”到第三阶段的“10个五字短语”,难度在增加,组员们的记忆却越来越熟练。


初次看到训练成果和自己的变化,大家喜出望外。“哈哈!我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背历史了。”“我终于知道了!我老记不住东西,原来不是我记性差,是没找对方法。”“原来记东西也可以这么有趣。”……孩子们欢乐地分享起来。


孩子们听我讲过“艾宾浩斯记忆曲线”,这时我又详述了一遍。“艾宾浩斯记忆曲线”也叫“遗忘曲线”,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(H.Ebbinghaus)研究发现,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,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。最初遗忘速度很快,以后逐渐缓慢。比如刚记完的记忆是100%,一小时以后就变成44.2%,一天以后剩下33.7%,2天以后只剩下27.8%了。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,要及时复习。而记忆和复习是密不可分的。讲述过后,我带领组员们进行了“神奇代码”的游戏,通过游戏让他们体验到预习、学习、温习的重要。
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有趣又实用的专注力训练也如期开展。比如,播放《蜗牛与黄鹂鸟》音乐,当听到“蜗牛”时坐下,听到“黄鹂鸟”站起来,听到“树”不动;再比如,使用“找茬工作纸”及“成语甜甜圈”,在3分钟内尽可能圈最多的不同之处及成语。我还将组员分成人数相等的干扰组和学习组,学习组在3分钟内回答尽可能多的题目,干扰组通过大声朗读纸上的笑话来干扰对应的学习组。组员们很快适应训练,集中精力完成各项练习。随着训练难度加大加深,组员们的专注力也越来越强。到第四次训练,组员已经能够不受干扰地完成任务了。最后,我带领组员们回顾习得的方法,帮助他们巩固学到的内容。在分享环节,孩子们逐一分享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进步和改变,脸上洋溢着欢乐而自信的笑容。我知道,他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群对学习方法一片茫然的孩子了。由此,我布置了家庭作业,让孩子们把学到的方法用于日常学习。


第三阶段:将“修炼”成果运用于学习中,协助孩子们设立学习目标和计划,使他们学会调节学习行动。


光有方法不行,还要有良好的行动计划,才有可能实现学习的目标。经调查,该小组的组员在参加小组前没有真正为学习定过目标、做过计划,于是,我把这个作为接下来的小组工作重点。孩子们一听,皱了皱眉,感觉挑战又来了。


我让每个人写一个学习目标。

“小静姐,我写好了。”组员慧慧(化名)举起工作纸向我示意。我赶紧走到她旁边,看她制订目标的情况。仔细一看,不由得皱了下眉头。“提高成绩”?这目标太空了!我跟她一起温习了制订目标的S.M.A.R.T(聪明)原则:明确具体的、可度量的、可达到的、有满足感的、有明确时间限制的。比如“提高成绩”——哪一科成绩?提高多少?什么时候提高?有什麽针对目标的行动方案?


“好,那我改成‘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提高30分’,这下可以了吧。”她思维转得倒挺快的,很快就制订了一个明确的目标。我询问后得知她目前的英语成绩是50,继续追问她:“你觉得要是期末目标实现了,开心吗?”“开心呀,从不及格变优秀,肯定好呀!”她兴奋地说。“你觉得你能达到吗?”“额,这个有难度,我觉得以我目前的水平,很难达到,提高15分的话我还比较有信心。”她平静了下来。我笑了笑,提醒她“可达到的”原则。经过两次修改,慧慧终于拟订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目标“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提高15分,即达到65分”。


那怎样做计划呢?

涛涛(化名)的计划就有点奇怪,原本目标是“期末考试语文达到85分”,计划里面却只有2个对应的措施:“周三晚上背诵古文1篇”“周五课间默写古诗1首”,而其他计划则是关于数学、英语、历史的。涛涛是想多提高几个方面,我肯定了他的上进想法,并努力让他明白:有针对性的计划,才可能达致目标;针对目标的行动方案太少,不利于目标达成;计划太杂乱,会阻碍目标的实现。经过一番思考,涛涛决定还是先提升最薄弱的语文科目,保持原目标不变,将其他科目的行动内容都改成了针对语文方面的行动计划。


经过讲解和一对一的修正,组员们纷纷学会了制定目标和计划,并且完成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。他们的眉头舒展开了,恢复了往日的笑容,踊跃地和旁边的组员交流起各自的计划来。


第四阶段:跟进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效,协助孩子们建立起较强自信心,学会自主学习。


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、有了针对性的学习计划,接下来就看孩子们的行动了。


在学习计划实施一周后的分享会上,有孩子反映,每天跟着计划走,学习很踏实,也明显感觉没那么吃力了。然而也有几个孩子低着头不说话,一询问才知道,原来他们的计划实施遇到困难了。“我本来计划得好好的,可是最近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多,计划都没能全部实行,我估计我的目标是达不到了。”“跟大家一起做练习的时候,我感觉很好。但是要我自己去实习计划,我就坚持不了几天,可能是我自己太懒了。”莹莹和小凯一说完,原本活跃的气氛一下子沉静了下来。看来,这些困难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,长此以往孩子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会被破坏殆尽,问题必须解决!我决定利用小组的动力来处理这些问题,由此询问组员们的建议。


“其实作业和练习也是复习的一种有效方法,也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。我们可以把作业也纳为计划的一部分,调整对应科目的复习时间,这样就都能实行了。”听完东东的主意,组员们纷纷点头赞成。


“其实我也不太喜欢一个人单独作战,有人一起实行计划会有动力很多。不如我们分成几个小分队吧,放学以后留出半小时一起实行计划,剩下的各自回家执行,这样遇到困难还可以一起讨论讨论。”芳芳的话刚落,小凯的眼睛都亮了,连连称好。


就这样,部分组员重新修改了自己的学习计划,使其更加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。他们还自由组合成3-4人的学习小分队,相互支持和陪伴地实行计划,聚会结束时,孩子们信心满满地与社工道别。


第二周、第三周,我们照常进行了小组聚会和分享,孩子们的计划也实行得越来越顺利,对目标也越来越有信心了。

计划实施四周后,期中考试来了。考试成绩一出来,孩子们大喜过望!80%的组员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,而单科进步最多的竟然达到了45分!听到这个结果,我差点热泪盈眶。


芳芳说:“小静姐,我能改目标吗?我觉得还可以提高几分。”


我知道芳芳的爸妈再也不会让她退出义工队了。

……

看着孩子们信心满满地期待下一次考试的样子,我心里一阵释怀和放松。


四、专业反思


一、组员同质性下降,小组初期需重点加强小组融合


    在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引下,小组通过观察学习、榜样作用、自我调节、建立自信四个方面有步骤地开展介入工作。因此在组员招募方面,工作员选择了2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榜样组员。这样安排的结果是组员间的差距变大,同质性有所下降,会增加组员间相互融合的难度。因此,在小组初期,工作员需要在小组带领中重点突出榜样组员的正面作用,关注每一位组员的表现和反应,及时回应组员的需要;同时增加团队融合的互动游戏,使榜样组员真正为团队成员接受,为后面榜样力量的发挥做良好的铺垫。


二、注重营造陪伴、包容和支持的同伴团队环境,激发组员持续学习的动力


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关注及同伴的陪伴、支持。校园里很多孩子也曾做过良好的个人学习计划,但是因为没有同伴的陪伴,在遇到困难时特别容易退缩和放弃,因此效果不明显。本次小组,工作员打破“单独作战”的模式,把有相同需求的青少年集合起来,在大组的基础上,还协助他们形成了2个凝聚力强的“作战小分队”,通过定期的聚会和分享,组员们在相互的包容、支持和鼓励中保持学习的动力,克服困难,信心满满地前行,从而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,为小组成效奠定基础。


三、重点搭建互助平台,培养组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


经过这次小组,工作员也能感受到孩子强大的动力和无限的潜力,也让我对学校社工的服务有所启发。由于惯性,我们经常会因为服务对象是孩子,而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怀疑,在服务过程中容易走错方向,把解决问题作为主导目标。但是实际上,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潜能,他需要的是从这件事中学会成长。因此,作为学校社工,我们要坚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,把服务重点放在关注孩子的发展、为他们搭建交流和互助的朋辈平台、发掘潜能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上,协助孩子健全发展,完成社会化的任务。这才是学校社工服务的目标和方向。

微信图片_20190506114505.jpg